公司动态

中方正式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措施启动中国建造船舶享受豁免政策

2025-10-16

摘要:自2025年10月14日起,中国政府正式对美国所属或关联船舶启动“船舶特别港务费”征收制度,此举旨在回应美国对中国船舶在美港口征收额外港务费的单边行动。在这一对等反制政策中,中国明确提出:凡是由中国船厂建造的船舶,即使属于美国所有、运营或挂旗,也将被免除该项特别港务费。这种“建造豁免”在制度设计、法律依据、产业影响与国际反响四个维度均具有深远意义。文章首先梳理该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基本内容,然后从制度构架、法律逻辑、产业利得与航运格局影响、以及对外政策与国际法考量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剖析,探讨这一措施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平衡产业竞争与应对国际压力之间寻求动态平衡。最后,文章将对该政策的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展望其在未来中美航运竞争格局中的战略意义。

制度设计与结构框架

在制度设计上,中国“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措施具备明显的对称性和选择性。收费对象覆盖美国所有权、运营、股权控制、挂旗及建造等多个维度,以确保对美方航运与船舶资本的全面覆盖。

与此同时,中国在制度框架中为“建造豁免”设置了明确条款:即便船舶归属于美国所有或运营,只要其是在中国船厂建造的,仍可获得免征待遇。此等豁免设计,既体现了对国内造船业的扶持,也兼顾了政策操作的柔性空间。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12turn0search11

此外,制度中还引入了一年最多五次的征收上限、首港收费与多港免收机制等限制性设计,以避免过度负担与重复征税的问题。根据公告,若某船舶在同一航次挂靠多个中国港口,仅首个挂靠港收取费;一年内最多收取五航次。citeturn0search9turn0search2turn0search12

更进一步,制度还设定了征收标准的分阶段上调机制:从2025年起至2028年,按净吨逐步提高费率,这既体现了政策的渐进性,也给市场以预期空间。citeturn0search9turn0search11turn0search15

中方正式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措施启动中国建造船舶享受豁免政策

法律依据与政策逻辑

从法律依据角度看,中国这项措施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及相关海事管理法规,主张在主权范围内对进入中国港口的船舶实施收费。交通运输部亦在政策解读中指出,这是一种维护中国海运正当权益、反制美方不当行为的合法设计。citeturn0search13turn0search14turn0search2

就政策逻辑而言,这一措施可视为一种“被动防御”型的对等反制——在美国以港务费方式对中国船舶施加压力时,中国以同类工具反制,构建“对等成本”机制。交通部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美方做法具备歧视性、单边性,中国不得不依法采取回应。citeturn0search13turn0search14turn0search2

在这一逻辑下,“建造豁免”政策具有多重意图:一方面可激励国内船厂吸引订单,以取得未来在国际竞争中更强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这一豁免也为操作上的灵活性留出空间,使政策既具反制力度,又不过度伤及自身产业链。

此外,政策中的“动态调整”条款也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公告明确雷火竞技指出,收费范围、标准和起讫时间可根据国际形势进行调整,这为今后政策修正留下制度余地。citeturn0search11turn0search2turn0search14

产业激励与竞争效应

在产业层面,“建造豁免”政策无疑向中国船舶建造业发出强烈信号:凡在国内建造的船舶,即便日后被美国资本或运营方控制,也能获得港务费优惠。这对于吸引国际订单、增强中国造船竞争力具有实际刺激意义。

实际上,这种优惠可能带来资本倾斜:未来船东在选择造船地点时,可能更倾向国内船厂,以获得长期政策红利。这有助于稳固中国在全球船舶建造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长期来看,这也为国内造船业积累规模效应与技术沉淀提供政策保障。

不过,这一政策也可能引发“界定纠纷”:若某船舶部分结构或配件在国外完成、或存在联合造船背景,在界定“建造地”时可能遇到争议。政策执行层面需制定明确标准与核验机制,以免产生政策滥用或争议。citeturn0search12turn0search2

此外,在全球船运格局中,这一政策还可能引导部分美国控制或运营的航运公司重新评估船队结构、租赁安排或船厂选择,从而对航运市场供给侧结构产生影响。

国际反响与法律风险

国际市场对此政策的反应不可忽视。一方面,媒体普遍将其视为中美在海运领域“以牙还牙”的最新一轮博弈。路透社指出,中国开始收费的同时,又明确提出中国建造船舶免征。citeturn0search1

从国际法视角看,这一措施或面临被指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或双边航运协定的风险。美方可能主张中国的特别港务费构成对美国船舶的不合理歧视。对此,中国可援引政策对等原则、国家安全例外条款等进行防御。

在此背景下,“建造豁免”也具有缓冲作用:它在一定程度弱化政策的针对性,有助于降低国际争端激化程度。同时,中国表态愿根据形势动态调整收费范围和标准,以保持灵活性与外交余地。citeturn0search14turn0search9turn0search11

但应警惕的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若核验标准不透明、行政操作粗糙,可能引发国外船东的抗议、申诉甚至法律诉讼。因此,在制度落地阶段,透明、公正、可预期的操作流程将至关重要。

总结:

总体来看,中国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同时赋予中国建造船舶豁免待遇,是一项兼具反制力与战略柔性的政策设计。制度结构上具备对称性和阶段性特征;法律依据立足国内法规与国际惯例;产业激励意在促进国内造船业发展;国际风险则需谨慎化解。

未来,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将取决于执行细则、核验机制的公正性,以及中国在与美国和其他国际方磋商谈判中的策略运用。它不仅是中美在航运领域的一次重要博弈,更可能重塑全球船舶建造与运营格局。

准备好开始吧,它既快速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