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亚洲欧美综合第一页]中医门诊室内设计(中医理疗馆室内设计)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的问题,清纯亚洲欧美综合第一页,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浅谈中医院(三甲)建筑设计
2.1 定义
2.2 服务对象
2.3 医院分类
2.4 主要部门
3.1 项目概况分析
3.2 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3.3 遵循的主要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3.4 基本功能设计
3.5 科室设计
3.6 建筑面积指标
3.7 功能分区及流线关系
----- 3.7.1 总平面设计要点
----- 3.7.2 流线组织
----- 3.7.3 建筑设计
----- 3.7.4 装饰设计
----- 3.7.5 门诊部
----- 3.7.6 急诊部
----- 3.7.7 住院部
----- 3.7.8 传染病用房
----- 3.7.9 手术部
医疗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设计工作,是设计者和医院管理者共同的作品。它对各设计专业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也是一类对人的行为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工程项目。它和其他种类的建筑项目有所不同。随着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医疗建筑要求设计者知识面宽广,具有展望未来发展的能力。一旦建成使用,便不能停业,也不会给设计师任何改正错误的机会。
医疗建筑设计师提供给一群需要身心关怀和治疗人群使用的场所,因此它的建设对地形、位置、周边环境及市政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完成实现一项比较理想的作品,需要多方面的契机,所以对设计者来说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遗憾几乎是终身伴随设计者。但是作为医疗建筑专项研究和设计者来讲,要有自己的理想,要努力寻求创造理想的机会。
理想,是创作的永恒动力。
医院是指向人们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3)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
4)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 106-2008)
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
6)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7)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0-1987)
8)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1989)
9)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10)《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3)《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50098-2009)
1) 功能分区明确,洁污流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2) 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3) 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监察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病房应获得最佳朝向;
4) 交通流线便捷、安全,出入口不少于二处,废弃物出入口单设,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停车场;
5) 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
6) 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充分利用环境布置庭院绿化和康复活动场地等设施;
7) 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8) 注意传染病区、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的设置位置。
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辅助治疗和供应服务等流线要求简洁方便,避免交叉。
根据研究,超过1000床规模的医院,住院病房集中设置在一栋大楼内,住院楼必然会很高,超过20层。这样设计有以下几项 缺点:
① 从垂直运输分析,住院楼过高,电梯上下周转慢,垂直运输压力过大;
② 从病人救治分析,住院楼过高,延误病人抢救时间,影响医院高效救治患者;
③ 从就医环境分析,大规模各类病种患者同住一栋楼,交叉感染可能性大大增加,医院救治环境差;
④ 消防安全自救难度大;
⑤ 建筑造价高,维持费用高,建造周期长。
综上所述,住院部与门诊部宜分设,且住院楼宜分设两栋,住院与康复分开设置,尽可能降低住院楼层数,控制在15层以下;门诊、医技楼优先考虑水平交通动态,控制在3层。
1) 集中或半集中式,具有未来可发展的总平面布局;
2) 内外、动静、洁污、医患、人、车、物的功能分区及流线设计清晰,使用合理便利;
3) 全空气空调,采光均好性较高,花园式的就医环境;
4) 以患者为本,让患者在具有稳定性和隐私性的环境中就医,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5) 在优先考虑水平交通动态的前提下,根据建筑规模及建设条件,应设计出更适合患者使用的水平和垂直动态相结合的最佳交通方式;
6) 设计中,应用新技术和材料,选择最佳的能源运行方式,在保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降低运行成本。
A 电梯
① 四层及四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二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时,应设污物梯;
② 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 “病床梯” ;
③ 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B 楼梯
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6m。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C 走道
同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D 房间净高
诊查室2.60m,病房2.80m,医技科室根据需要而定(根据厂家和设备专业提资确定)。
1) 洁净手术部的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易积尘、耐腐蚀、耐碰撞、不开裂、防潮防霉、容易清洁、环保节能和符合防火要求总则。
2) 洁净手术部内地面可选用实用经济的材料,以浅色为宜。
3) 洁净手术部内I、II级手术室墙面、顶棚可用工厂生产的标准化、系列化的一体化装配方式;III、IV级手术室墙面也可用瓷砖或涂料等;应根据用房需要设置射线防护。
4) 洁净手术室围护结构间的缝隙和在围护结构上固定、穿越形成的缝隙,均应密封。
5) 洁净手术部墙面下部的踢脚不得突出墙面;踢脚与地面交界处的阴角应做成R≥30mm的圆角。其他墙体交界处的阴角宜做成小圆角。(结构和建筑相互配合)
6) 洁净手术部内墙体转角和门的竖向侧边的阳角宜为圆角。通道两侧及转角处应设防撞板。
7) 洁净手术部内与室内空气接触的外露材料不得使用木材和石膏。(强条)
8) 当洁净手术部有设备层时,层内设备、管道的安装与维修操作空间不应影响人员活动、操作通行。设备层梁下净高不宜低于2.2m,并应进行简易装修;其地面、墙面应平整耐磨,地面应做防水和排水处理;穿过楼板的预留洞口四周应有挡水防水措施。顶、墙应作涂刷处理。直接位于手术室上一层的、用水的房间地面也应做防水处理。
9) 洁净手术部室内使用的装饰材料应无毒无味,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相关规定。
10) 洁净手术部的净高不宜低于2.7m。当手术室的送风装置被轨道分隔开时,该净高应按气流搭接原则确定。
11) 洁净手术室供手术车进出的门,净宽不宜小于1.4m,当采用电动悬挂式自动门时,应具有自动延时关闭和防撞击功能,并应有手动功能。除洁净区通向非洁净区的平开门和安全门应为向外开之外,其他洁净区内的门均应向静压高的方向开。
12) III、IV级洁净辅助用房可设外窗,但应是不能开启的双层玻璃密闭窗或两道窗。
13) 洁净手术室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洁净手术室内所有饰面材料的表面电阻值应在106Ω~1010Ω之间。
14) 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内应设置的插座、开关、各种柜体、观片灯等均应嵌入墙内,不得突出墙面。
15) 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内不应有名露管线。
16) 洁净手术室的吊顶及吊顶挂件,应采取牢固的固定措施。洁净手术室吊顶上不应开设人孔。检修孔可开在洁净区走廊上,并应采取密封措施。
—————————————— 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前沿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并对大量病人进行诊断、治疗的场所。病人对医院的第一印象是从门诊经历中得出来的。
独立设置的门诊科室
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儿科、肠道科、传染科。
急诊部应设在门诊部之近旁,并应有直通医院内部的联系通路。
住院部由入院处、住院药房及各科病房组成。
1) 病床的排列应平行于采光窗墙面。单排一般不超过3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4床;双排一般不超过6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8床。
2) 平行二床净距不应小于0.80m,靠墙病床床沿同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0m。
3) 单排病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10m双排病床(床端)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40m。
4) 病房门应直接开向走道,不应通过其他用房进入病房。
5) 重点护理病房宜靠近护士室,不宜超过4床;重病房宜近护士室,不得超过2床。
6) 病房门净宽不得小于1.1 m,门扇应设观察窗。
图例:
7) 护士站宜以开敞空间与护理单元走道连通,到最远病房门口距离不应超过30m,并宜与治疗室连通。
8) 监护病房可分别设在护理单元内,亦可若干护理单元集中建立监护中心。监护控制室的位置应便于观察病人,监护病床的床间距不应小于1m。
20床以下的一般传染病房,宜设在病房楼的首层,并设专用出入口,但其上一层不得设置产科和儿科护理单元;
20床以上,或兼收烈性传染病者,必须单独建造病房,并与周围的建筑保持一定距离。
1) 宜设在单独建造传染病房的首层,设于门诊部者应自成一区,并设单独出入口;
2) 几个不同病种不得同时使用一间诊室;
3) 平面应严格按照使用流程和洁污分区布置,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同行路线及诊查室的门宜分别设置;
4) 应设隔离观察室、专用化验室和发药处。
3.7.9 手术部
手术室时为评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最重要的医技部门之一。
用房组成
手术室应与各手术科室相连,还要与血库、监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涉及手术室的相关资料如下:
1) 手术间的规模
综合医院手术部的手术间数一般以医院总床位数的2%为宜;也可按照每50张病床设置一个手术间;或者按外科病床数的4%,即每25张外科病床设置一个手术间。
2) 手术室分类
按手术有菌和无菌的程度,手术间可划分成以下5个类型或等级。
按不同专科,手术间又可分为普外、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五官科等手术间。但由于各专科的手术往往需要配置专门的设备及器械,因此,专科手术的手术间应相对固定。
3) 手术室的区域划分及用房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三区分割设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限制区分设在不同楼层的两部分,这种设计可彻底进行卫生学隔离,但需两套设施,增加工作人员,管理不便;二是在同一楼层的不同区域设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中间由半限制区过度,设备共用,这种设计管理较方便。
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储药室等。
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
非限制区设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和餐厅、手术病人的家属休息室等。
值班室和护士办公室,应设在入口近处。
4) 手术室的位置和布置要求
手术室应尽可能把包括手术部分和供应部分集中布置,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区。
5) 手术间平面尺寸与高度
手术间的数量和平面尺寸,应根据医院及手术室的性质和需要选用。无体外循环装备的手术室,不应设特大手术间。手术间平面尺寸不应小于下表中规定,而手术间的净高一般以3.0m为宜。
6) 手术室的门窗和室内设施设备
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要求是什么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2008-12-15 10:0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 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 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 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 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 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 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等项目的用房应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建筑面积单列。
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根据其承担的任务量,增加相应的科研和教学等设施用房的建筑面积。
第十五条 中医医院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坚持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尽量利用社会协作条件统筹解决。
第十六条 中医医院业务科室设置及病床分配比例,应按照医院规模、工作量和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突出中医重点科室。
第三章 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
第十七条 中医医院的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的床均建筑面积应符合表一的指标。
表一 中医医院建筑面积指标(m2/床)
建设规模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日门(急)诊 人次 210 350 700 1050 1400 1750
建筑面积 69~72 72~75 75~78 78~80 80~84 84~87
注:1.根据中医医院建设规模、所在地区、结构类型、设计要求等情况选择上限或下限。
2.大于500床的中医医院建设,参照 500 床建设标准执行(下同)。
第十八条 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关系,见表二。
表二 中医医院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急诊部 3.1 3.2 3.2 3.2 3.2 3.3
门诊部 16.7 17.5 18.2 18.5 18.5 19.0
住院部 29.2 30.5 33.0 34.5 35.5 35.7
医技科室 19.7 17.5 17.0 16.6 16.0 16.0
药剂科室 13.5 12.1 9.4 8.5 8.3 8.0
保障系统 10.4 10.4 10.4 10.0 9.8 9.0
行政管理 3.7 3.8 3.8 3.7 3.7 3.8
院内生活服务 3.7 5.0 5.0 5.0 5.0 5.2
注:1.使用中,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地区和中医医院的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2.药剂科室未含中药制剂室。
第十九条 当日门(急)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值与本建设标准取用值相差较大时,可按每一日门(急)诊人次平均2m2,调整日门(急)诊部与其他功能用房建筑面积的比例关系。
第二十条 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三。
表三 中医医院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
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 床 位 100 200 300 400 500
中药制剂室 小型500~600 中型800~1200 大型2000~2500
中医传统疗法中心(针灸治疗室、熏蒸治疗室、灸疗法室、足疗区、按摩室、候诊室、医护办公室等中医传统治疗室及其他辅助用房) 350 500 650
第二十一条 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应以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0m2 的标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
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置,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表四 中医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学生)
医院分类 附属医院 教学医院 实习医院
面积指标 8~10 4 2.5
注:学生的数量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临床教学班或实习的人数确定。
第二十二条 中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 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等主要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中医医院建筑宜以多层为主,医院改建、扩建用地特别紧张时,可采用高层建筑。
中医医院建筑中的水平或垂直交通宜便捷、顺畅。
第二十四条 当中医医院作为抗震防灾的医院时,主要建筑物的抗震要求应按乙类建筑设防。
第二十五条 中医医院的建筑节能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节能、节水、节材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中医医院50%以上的病房,应有良好的日照。门诊部、急诊部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第二十七条 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药剂科室和实验室等医疗业务用房的室内装修应选用安全、卫生、耐用的材料,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顶棚应便于清扫、防积尘;照明宜采用吸顶灯具;
二、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易潮湿、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
三、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装;
四、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
五、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
第二十八条 中药饮片贮存及质量检测用房和设施,中成药、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等有相应的储存区。以上用房应有防尘、防蚊、防蝇、防虫、防鼠等措施。中药制剂用房应设必要的通风、空调、除湿等设施。有条件的应设空气净化设施。室外下水道必须畅通良好,室内下水道应有可靠的液封装置。
第二十九条 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的中医治疗室,宜配置保持室内温度的设施,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第三十条 中医医院的诊疗用房和病房,宜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不同气候区的中医医院应根据以上原则设置相应的采暖和空调设施。
对空气洁净度有特殊要求的医疗用房,应设空气净化装置。
第三十一条 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宜设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应设电梯,且不应少于二台,其中一台为无障碍电梯。病房楼应单设污物梯。
第三十二条 中医医院的蒸汽、冷热水和冬季采暖均宜采用分区专线供应。院内的管道应采取利于保养、维修和改造的措施。患者使用的卫生间下水管道口径应按一般设计规范计算结果加大一级,并应采取防堵、防渗漏、防腐蚀措施。
第三十三条 中医医院必须具备不间断供电条件,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当双回路电源不能保证时应设自备电源。院区内应采用分回路供电方式。
第三十四条 中医医院锅炉设施应按蒸汽和采暖设备总容量乘以高峰同时利用系数设置,且不宜少于二台。
第三十五条 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应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满足不同患者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
第三十六条 中医医院的医疗废物、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归集、存放及处置,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第四章 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
第三十七条 中医医院选址应在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较好的地方;应选择在患者就医方便、卫生环境好、噪音较小、水电源充足的地方;并应远离托儿所、幼儿园及中小学等。同时应考虑中医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三十八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道路、广场、停车用地;绿化用地及发展用地。
第三十九条 中医医院总平面布置,要功能分区明确,满足医疗、卫生、防火、防灾、隔离等要求。至少应有二个出入口,以满足安全疏散和洁污分流的要求。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独立出入口,避免交叉感染。院内交通通道设置合理,标识清晰,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室内采光、色彩设计应符合医疗功能及患者心理需求。
第四十条 建筑物布置应尽量使诊室、病房等主要医疗用房有良好的朝向、日照和自然通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第四十一条 中药饮片、中成药及灭菌制剂等用房的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人流、物流、车流及医疗垃圾通道宜分开布置。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设施应分开设置,并应远离诊疗区域。
第四十二条 住院、手术、功能检查等用房应有较安静的环境,避免环境噪声的干扰,特别是避免交通噪声的干扰。
第四十三条 太平间应设于隐蔽处,与其他功能区域相隔离。太平间宜单独设通向院外的通道,避免与主要人流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四十四条 营养食堂、锅炉房、厨房、煎药室、动物饲养房、发电机房、冷冻机房等与主要医疗用房、周围院外房屋之间应处理好噪音、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四十五条 新建中医医院要充分考虑医院用车特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面积、停车的数量,可按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新建中医医院的绿地率宜为30%~35%,改建、扩建中医医院的绿地率宜为25%~30%。建筑密度宜为25%~30%,新建建筑容积率宜控制在0.6~1.5之间,当改建、扩建用地紧张时,其建筑容积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2.5。具体指标应以当地规划部门所规定的指标为准。
第五章 设 备 配 置
第四十七条 中医医院的设备配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一般医疗设备的配置,应按综合医院医疗器械装备标准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二、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的可能并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中医药专用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四、中医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诊疗设备,应保证专科专病的需要。
第四十八条 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制剂设备及质量检验设备应符合国家药监部门的有 关规定。
第四十九条 中医医院应根据需要配置计算机网络及通讯设备等信息系统,合理布点 并预留发展余地。
承担教学任务的中医医院应有一个手术室设闭路示教系统。
第五十条 中医医院的装备标准,应以实用、耐用为原则,满足功能要求。
第六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五十一条 新建中医医院的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进行编制。投资估算中建筑安装工程费参照工程所在地办公楼的1.1~1.3倍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工程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第五十二条 中医医院工程建设工期定额可参照表五。
表五 中医医院工程建设工期定额(月)
建设 规模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建筑面积
(m2) 4140~4320 7200~7500 15000~15600 23400~24000 32000~33600 42000~43500
建设工期 8~12 16~24 22~28
注:1.建设工期指从基础工程破土开工起至全部工程结束并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止的时间。
2.严寒地区可适当延长工期,但最多不超过规定工期的 20%。
3.本建设工期为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值。由于各地施工条件不同,允许各地在15%幅度内调整。当有一层地下室时工期增加1~2个月。
第五十三条 中医医院工作人员的编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床位数与人员编制的比值,一般应控制在1:1.3~1.7,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 医医院,以临床编制人员数量为基数,可按适当的比例另外增加编制。
各中医医院可根据自己的医疗特点,适当增加或减少各类工作人员的比例,以适应中药调剂、专科建设、医院发展等需要。
附录
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组成内容
1.急诊部: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骨科诊室、中医治疗室、留观室、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医护休息室、办公室、护士站、收费室、挂号室、药房、化验室、放射室等。
2.门诊部:⑴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皮肤诊室、眼科诊室、耳鼻咽喉诊室、口腔诊室、肿瘤诊室、骨伤科诊室、肛肠诊室、老年病诊室、针灸诊疗室、推拿诊疗室、康复诊室、门诊治疗室、中心输液室、中医换药室、体检中心。⑵感染性疾病科(诊室、挂号、收费、化验、放射、药房)。
3.住院部:住院病房、产房等。
4.医技科室:检验科、血库、放射科、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手术室、病理科、供应室、营养部(含营养食堂)、医疗设备科、中心供氧站、核医学科、介入室、核磁共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
5.药剂科室:中药饮片库房、西药库房、中药调剂室、西药调剂室、临方炮制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煎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
6.保障系统:锅炉房、配电室、太平间、洗衣房、总务库房、通讯机房、设备机房、传达室、室外厕所、总务修理、污水处理房、垃圾处置房、汽车库、自行车库等。
7.行政管理:办公室、计算机房、中医示范教学培训室、图书室、档案室等。
8.院内生活服务:职工食堂、浴室、单身宿舍、小卖部等。
感谢范仲淹:高品位的医生的诊所
——关于医美机构的环境管理(下)
某人的一句话改变了古代医生的地位,他是范仲淹。
作为北宋的名臣和伟大的政治家,范仲淹写过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也是我当年高考的作文题。后来我成为医疗投资人后,对他的另一句话印象更深:“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从医环境和后来的从医者,古代医生的地位自从范仲淹这句话之后,被大大地提升了。
北宋之前,医生这个职业极不受重视。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在《师说》中就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什么意思?就是说,在社会公知韩愈眼里,搞灵修跳大神的、组乐队的、当医生的,都属于一类人,温婉如玉的谦谦君子们看不上。
在范仲淹之前,医生们也以游医为主,扁鹊见蔡桓公时是腿儿着去的,连一个正规的行医门诊都没有。华佗好容易发明了麻沸散,也是打包携带医疗设备,四处给自己营销打广告。而且游医们也有相当的风险,由于没有一个正规的实体背书,经常会在患者的地盘上碰到胡搅蛮缠的事儿。三国时期的华佗就是一个例子,因为说错了话,莫名其妙地被史上最凶悍的医闹曹操砍了脑袋。
范仲淹之后,宋朝的官员们很快以撰写医书为荣起来,并产生了许多有进士身份的二把刀医生,比如自称通晓医术的欧阳修、苏轼。就连一代君王宋仁宗也开始紧跟潮流,亲自研发中医方剂。
是,北宋之后,游医们纷纷回归实体,有了自己的医疗门诊。朝廷更是设立医学机构,授徒讲学。终于,医生们开始持证上岗了。
当行医不再是下贱职业时,医术和儒学得以并存。于是,“儒医”这个词开始流行开来,当时有句话叫“儒医在仙境”,讲的就是只有在高大上的环境里,才能见到水平高、有爱心的好医生。或者说,只有好的诊所环境,才能烘托医生的儒雅和敬业。
第三方“医疗环境管理”,打造医美界儒医
说完医疗环境和医生之间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我们来看今天的医美消费市场。有远见的医美投资人,都会将核心业务之外的“支持类”业务尽量外包。可以说,这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也是欧美发达国家医疗产业的通行做法。中国目前尚没有出现做“医疗机构环境管理”的第三方企业,因此,这块领域从投资或产业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一片蓝海。
消费医疗的核心业务以医疗服务和营销运营这两大板块为主,这两块业务如果外包的话,等于租个“媳妇”回家过年,那些开业之后没有医生,或是将营销包给代运营公司做的机构,没有一个是成功的。而环境管理这类业务,属于支持类业务范畴,外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应该是最明智的做法。想想看,如果让名医华佗一边研究麻沸散,一边管理诊所装修和运营,还得顺便维护自己的儒医形象,他忙得过来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若你真成为了一个精通打造诊所环境的设计师,还能保证自己继续精进医学业务吗?
因此说,专业化的第三方环境管理公司存在的商业逻辑是节约社会资源,也就是说医疗机构将环境管理外包之后的必然结果,除了获得更专业的服务之外,还能节省开支。假如医美机构因为环境管理外包而增加了成本支出,在不做环境管理也能过日子的今天,肯定是没有市场的。
医美环境的几个要点
医疗环境管理从设计起步,绝不仅仅是装修,更多的会涉及到如何让医疗行为更加有效率、让消费者的体验更好这两个问题。所以,在机构设计的过程中,引入医疗环境管理方提前介入是必要的。
专业的医疗机构装修公司与环境管理公司既是相互协作的关系,也可能是制约关系。装修的专业性有时会由环境管理方来体现,这样的互补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硬装修完成之后,软装系统便由环境管理方接管,所以双方提前协同是最节省资源,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工作。许多医美机构在开业之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装了拆、拆了装,而有些折腾纯粹是因为功能设计不合理造成的。
1、软装和院感管理,院长必须是深度参与方
软装是一门大学问,它可能决定了环境的整体风格与调性,同时也具有可改性。它需要保持一种固定的格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面临升级迭代。许多机构在刚刚落成的时候很有feel;,但是因为业务结构的调整而影响了最初的设计思路,让环境逐步变得面目全非。如果在专业的环境管理者的领导下,类似的情况就不会发生,即使是必要的调整,也会在环境上做。相应的配合,而不会完全脱离当初的设计思想。
院感管理在医疗环境管理上的重要性首屈一指,但是它更多地属于医疗管理的范畴,更是医疗安全的重中之重。院方在这个问题上不太可能完全交给第三方去负责,机构内部会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院感,她们很可能来自于护理团队。但是如果有环境管理公司参与了医疗环境管理的整体业务流程之中,那么对于院感的指标就负责一定的责任,并且是深度参与方。
2、医疗垃圾与废物处理,是政府机构的监控重点
医疗美容机构也是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的处理需要专业机构来承担,国家会为此发放专门的牌照,专业医疗环境管理公司未必能够取得医疗垃圾处理资质,但这并不影响它协助机构处理这些问题,而医疗垃圾在离开医院之前,则应该由专业人员来处理这些医疗污物,它们必须从专门的通道进行运送,在专门的区域存储。
医疗机构的排污系统是独立的,不能与居民的生活污水混合处理,必须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和排污井,这套系统的维护属于政府机构监控的重点。
3、温度管理,是传递关怀的最好方式
在中国,为什么商场或写字楼里不适宜开办医疗美容机构?很大一个原因是那里下班之后或年节假日里没有空调,不是每一幢大楼都能有条件自己安装空调系统,而医疗机构的营业时间通常比商场或办公楼要长的多,甚至有患者需要在机构里过夜,温度的条件成为医美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如果地址选错,再专业的第三方环境管理公司也无能为力。
在我看来,医美机构最好有自己独产的供热与制冷系统,它需要专人监测并维护,时常需要检修保养,并更换相应的耗材。医疗机构的不同区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手术室和病房的温度肯定相去甚远。季节转换的时候,各医疗区域的温度却不能随着季节而变化,它们必须是恒温的。
有的机构比较用心,还会对湿度给予格外的关照,在比较干燥的北方,暖心的医美机构会在病房或患者长时间停留的麻醉室安装加温器,并放置温度与湿度监测仪。一台加湿机和一个温度表花不了多少成本,但是它传达出来的意味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所谓有温度的医疗,也不过如此。
4、空气、水与气味管理,决定医院的人文温度
空气质量控制已经不仅仅是手术室的问题,在公共区域,人们日益关心空气的品质,这不是放置几台空气净化器就能解决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空气中的交叉感染是无论如何要杜绝的,这是医疗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而,保持空气的清新、没有异味成为机构品位的象征,它是硬件和软件水平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在卫生间,气味成为机构真正的名片,看一家机构的级别,去一趟卫生间就足够了。反过来,测试一个顾客的综合素质,观察一下TA用过的卫生间就是不错的选择。有些机构还就是凭借这一点来分析这位顾客是否属于自己的目标客户的,说实话,这比看TA开的什么车、拎的什么包行之有效多了。
过往我们印象里的医疗机构都是福尔马林消毒水的味道,中医和西医区域的味道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都令人不安。当你走进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大堂,你会被那种固定的香味所吸引;当你走进星巴克,充满了现磨咖啡的香味,尽管那不过是一种香熏的结果,但是谁会在意这种“造假”行为呢?这就叫“气味管理”。
那么,医疗机构里应该是什么味道最适宜呢?例来莫衷一是。有些医美机构把大堂的味道弄得像SPA,或许会带来某种错觉;有的激光治疗区域则飘荡着BBQ的气息,那肯定是排风系统出现问题的表现。当然,没有异味可能就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你能让机构内部的PM2.5维持在让人安心的水平,无论外面的污染是否爆表,你的品牌就潜移默化地占领了顾客的心智。总之,能够管理到空气质量和气味的机构,肯定是一家相当用心的机构。
水和空气一样,对人的生存来说,受之不觉,离之要命。生命一刻离不开空气和水,对水质的管理,是所有机构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尽管我们可以饮用瓶装水,但是如果你敢于承诺说你的机构进行了专门的水处理,保证客患随时随地可以使用处理过的优质水,那么机构的环境管理水平便更加不言而喻。
5、色彩管理,最讨巧的情感暗示
医美机构的室内空间色彩应该考虑到颜色与色彩的适合性,对求美者的紧张心理起到调节和保护作用。合适的色彩还可以减轻医院工作人员的视觉疲劳,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一般来说,手术室使用淡蓝或淡绿色;而在公共空间,白色的墙体涂上与红色反差较为明显的浅绿灰,可以有效的缓解医生的视觉疲劳,医生更容易集中精力做治疗;浅色也容易让求美者的心态迅速稳定、安静下来,缓解人的心理焦虑。
医生的办公室、诊室、换药室等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中,色彩可以包含一些苹果绿、浅黄、浅蓝绿等具备保护功能的色调,这种利用色彩视差效应产生的情绪色系,是设计师们常用的环境搭配手段。
利用色彩暗示调节人的心理环境、促进情感交流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医院装修环节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色彩对人的影响。一方面要考虑到医疗空间色彩层次的搭配与和谐;另一方面更要注意色彩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影响,以及对患者的辅助治疗功能。更重要的是,色彩的搭配要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这也是机构人性关怀的一部分。
6、别让裸奔的医疗设备凉了求美者的心
常用的医疗设备或大型器械往往“裸露”在求美者眼前,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如能在在这些器械上增加一些配饰或元素,或许可以略微缓解求美者紧张的心理。例如,激光仪器的厂商们在设计激光美容仪器时,由过去的直角、折现设计,改成了圆角、曲线设计。其核心原理和发光器可能并没有大的提升,但是圆角仪器看起来更柔和,而求美者看起来也不会产生更多的“恐怖心理”。
对于针型器械来讲,应该尽量选择圆角外包装会比赤裸的针头呈现在求美者面前,这样更能安抚患者的焦虑。某些注射类厂家如今的针头设计则借鉴了柱体或圆头的采血设备的理念,针头为可伸缩式的针头。
在大部分医美中,激光治疗师的手具、注射医生的针剂、手术刀、纱布等医疗器械或敷料都会引起求美者紧张的情绪。医务人员有责任尽量避免此类器械与求美者反复、经常性的视觉接触。在治疗过程中,像手术治疗一样,如不涉及面部等区域治疗,尽量在麻醉的同时,分散求美者对器械的注意力,或在接触人体的器械部位增加某些配饰(如黄色的笑脸贴纸)。
专业的环境管理者会将这些医疗设备的因素巧妙地带入舒适的医美氛围里,软性装饰与环境布置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心理学的视觉要素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但是很有感染力,人们可能说不出为什么,但就是喜欢,这是最高境界。
7、光线管理,正在不知不觉影响求美者的情绪
在装修设计时,如果有环境管理公司参与进来,会对光线的系统进行预先的规划,不同的区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有些房间需要有自然光,有自然光的房间要根据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窗帘,甚至房间的朝向也会影响窗帘的品种,以及灯光的配合方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光线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光线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以及服务的品质,专业的环境管理公司会对每一个不同的区域进行专门的光线设计,并在日后的工作进程中加以调整。有些地方可能更适合暖光,只要换个灯泡就够了,但效果可能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患者停留的位置,可能每一只灯都要精心设计,比如治疗床的上方、病床的上方,处理照明的方式很有讲究,即不能昏暗,也不能刺眼。
8、办公家具及用品:高规格、不能将就
医美机构的家具体系,应该在装修设计的时候一并考虑进去,成为整体环境设计的一部分,因为机构内部的氛围,完全由家具的感觉来烘托,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家具,就有什么级别的机构,在家具的选择上,不能将就。为数不少的机构,在装修上愿意投资,到了采购家具的时候,却一切为了节省开支,将机构的档次和品位一下拉低。
医生办公家具和医院用品,除了要严格遵守机构统一的VI设定之外,医院在个性化品牌上也可以结合医院的“背景色”调节出层次丰富的配色。医疗家具和办公用品的配色应该把握总体协调、丰富的主题色调,增加色彩对情绪的正面引导的原则。不同的家具风格,带来完全不同的整体氛围,表现出机构主人的品位和追求。但凡美容院出身的老板娘投资的医美机构,一律是浮华的欧式家具,水晶吊灯,但是到了专业的部份,则是能省就省,全是表面学问,这似乎成为一类特定医美机构的典型标配,可悲可笑。
9、服装配饰,要国际化不要乡镇化
医护人员的服装,应该也是环境管理的一部分,当然对这个项目的管理,应该是多部门重合的,但是做为环境的一部分因素,管理的好,确实能组成一道靓丽风景线。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服装设计,可以成为一门专业,医生护士们在穿着工装的时候,非常认真讲究。而我们中国的医护人员,特别是那些专家,反而对医疗服务毫无概念,邋遢不堪,显得人的品位也降低了不少,很不适合在高端的医美机构出现。
我们在设计联合丽格集团的医护服装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考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数十套设计方案,尽过若干年的实践,最终选择了一套简洁的方案,而且在面料上十分讲究,因为医护人员要长时间穿着这些服装,必须舒适而且好看,同时拥有完整的品牌视觉体系,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的服饰搭配,应该严格按照集团品牌部门的相关VIS体系穿搭。一方面,这是集团品牌管理规范化、统一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统一的服装配饰也给患者一种踏实、可信赖的医疗服务品质。但是,恰恰是一些大牌专家,仍然是穿出了乡卫生院的水准。
在医美机构日常的着装要求上,由专业的第三方环境管理部门来负责日常监护与维护,可能是一种解决之道。一般的情况是完全依赖机构的主要管理人员对服装的看法而定,如果院长对此很重视,制定了严格的着装要求,并且日常要求工作人员尽量“按章着装”,那么可能整体视觉效果是好的,为医疗环境加分;反之,如果院长没有这个概念,或者缺少这方面的见识,那么再好的服装配备也会形同虚设。比如联合丽格第一医院,请为美国梅奥诊所设计装修的世界顶级设计公司做的装修设计,但是在医护服装的使用与管理上,水平欠佳,将整体视觉效果,从美国迅速拉回中国,而且有向乡镇医疗风发展的趋势。
10、保安与保洁,外包总比自配好
保安和保洁这两项业务本来就是可以外包的,有专门的保安公司或保洁公司,机构为了成本的考虑有时会压缩他们的人数或佣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机构每压缩一分钱,效果都会在服务品质上表现出来。我们并不是说给的钱越多,服务水平就会越高,而且应该处在合理的水平,所谓的“合理水平”,就是与机构的档次相匹配的保安与保洁服务,然而,这也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多数机构的外聘保安或保洁人员是无法融入机构的团队的,企业文化仿佛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一般不会参与机构的活动或培训,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机构无法对人员的品行进行预先的测评。如果这两项业务交由专业的第三方医疗环境管理公司来负责,或许在服务品质上产生质的飞跃,那就是对人员进行的不间断的培训与考核,让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置于团队之中,变成员工。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也应该在专业公司的协调之下,将这两股力量纳入自己的服务系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和企业文化宣导,长期坚持下来的结果,机构是节省了人力支出成本的,这些外包的人员会承担更多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获得乐趣。
11、活泼的动植物=生命力旺盛的心理暗示
常见的动植物可以让求美者产生积极的联想。在整形医院的内部环境中,浅绿色象征着森林、草原,适当的绿色植物不但可以舒缓病人紧张的心理,还会给求美者一种生机勃勃、象征安全,生命旺盛的心理暗示。有条件的机构还可适当引入一些如金鱼(象征医院干净、清洁)等宠物。某些动植物的“指示作用”对求美者和工作人员来说也有一定积极作。
成都有没有专业做口腔诊所装修设计的公司
四川7981设计事务所专业从事医疗空间规划设计与施工为一体的单位, 包括口腔诊所设计,牙科诊所装修设计,中医馆装修设计,中医养生馆设计...等. 成都专业牙科诊所设计师陈亮老师说口腔诊所设计装修是个技术活,不是专业的人员很难掌握其中的门道。我觉得这句话就是对诊所设计装修的最准确的定位,因为诊所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场所,他是病人云集的地方,所以,给这种地方装修,一定要注意一些用材的敏感程度,也许,正常人能够承受的材质,他们就因为身体本来就有疾病而承担不了,另外,装修还特别要注意卫生局所规定的的标准,不能超标,不然就会受到惩罚的。这对于一个设计公司来说虽然是一件必须做到的事情,但是,也是比较难的。再做任何工作的时候,都要准确定位,诊所设计装修也不例外,包括装修风格、装修预算,预计达到的效果等等都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现在的很多设计公司都不顾顾客的感受,只是马马虎虎完成任务就好,对于这种思想,应该是严重批判的。只有认认真真地为客户着想,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口腔诊所设计装修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候诊室、门诊、诊断室等多个方面的条件,不然,就会给患者造成一种不好的感觉,这也会影响患者的心情的,所以,要特别注意。口腔诊所在进行施工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设计好整个诊所的整体布局,通常如果是对一些小的口腔诊所装修的话,那么一定在装修的时候让患者的视野扩大化,也就是要根据人们的各方面的需求进行整体布局的划分,而在划分的时候要让病人觉得诊所的整体空间变大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紧靠四周墙面的地方,留出一些供病人进行候诊的区域,这些区域的设计要保证病人在候诊的时候不会闲得无聊,同时还可以保证病人的休息。而在其他的三面实体墙的部分,我们最好是做好一定的隔断墙造型,而这种不落地的造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人们的视野,看上去会让墙面的空间呈现出一定的纵深感;其次就是在进行口腔诊所装修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镜面的效果来增加患者的视觉效果,也就是把镜子摆放在贴墙的位置,或者是在原来建筑物存在的地方摆放相应的隔断和镜子,造成环境的错觉,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因为空间小而对病人造成的压抑感,同时还可以增加整个诊所的美观性。再次,在对口腔诊所装修设计的时候,还可以采用无柜的底板进行相应隔架的展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整个诊所被玻璃幕墙和隔断所环绕,就可以给病人带来通透的效果,这样不仅看上去变的非常的美观,可以让病人在看病的同时也有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以达到功能性的完善,并且给每个病人隔出一个独立的空间,这样就可以让他们互不干扰,同时还可以保护病人的隐私,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医院导视系统设计包括内容有哪些
现在医院大多是综合医院,包括各个科室、住院楼、停车场、急诊楼、员工宿舍等等,人们去医院时由于陌生,常常会找不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因此在医院规划设计时,就得做好相应的导视系统设计。那么,医院导视系统设计包括内容有哪些各类型的功能科室,用赏心悦目的医院专属色彩来起到快速辨识、重点突出的展示引导效果。医院大厅,要设计明显可见的医院整体楼层平面分布图,户外要有前往医院途径的引导指示牌和停车指示牌等。进入门诊大楼前厅后,通道分流引导牌、单位性质二级导向牌、各楼层科功能分布、专家简介及出诊动态、各科室的名称牌、病房牌、住院部、门诊区、公共警示牌、消防警示牌等等。在住院部区域的电梯旁设有醒目的贴墙式标识,标明各科室所属的楼层。在建筑物的命名上,采用数字、字母等命名,这种方式简单易记。
在门口的平面图上标明建筑物的代号,在建筑物内部再以多级标识显示各部门所在地。标识导向系统对于医院来说尤其重要,设计规划时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准确、全面,让即使是第一次来院的人也能顺利地找到目的地。一个成功的医院标识导视系统应提供给受众的视觉线索,以帮助他们自己定位在当前位置。每个区域或位置应独特的设计(清除组织和指定)帮助受众识别他们目前正在和他们所面临的哪个方向。令人难忘的地标或航点,帮助受众识别,他们的环境,并明确标明的目的地,让人们看到哪里去了。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